首頁 地方重點新聞

夜光天使雲林飛舞 愛的循環回饋社會

2024/12/05

【記者徐建樺/雲林北港採訪報導】

為了扶助經濟弱勢家庭學童,讓學童在課後及夜間獲得妥善照顧,教育部自 97 年 9 月起辦理「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計畫」,服務低收、單親、失親、隔代教養等經濟弱勢家庭且放學後確實無人照顧之國中、小學生,提供生活照顧並協助學童完成作業,填補家庭功能,避免學童在成長過程中遭遇身心健康發展問題。身為國際同濟會會員的雲林縣議員蔡岳儒和北港國際同濟會攜手推動「愛的關東煮」計畫,夜光天使關懷行動就此在雲林地區展開,到現在已邁入第 13 個年頭。


國際同濟會台灣總會秘書長楊裕進、國際同濟會台灣總會雲林區主席蔡宜協及雲林各地分會長、和雲林縣議員蔡岳儒及雲林家扶中心主任廖志文等人,今(5)日於北港鎮北辰國小召開記者會,宣布今年 12 月 10 、12 、17 日三天,將分別於水林、口湖、北港辦理夜光天使班愛心巡迴寒冬送暖活動,讓不同地區的學子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國際同濟會台灣總會秘書長楊裕進表示,夜光天使計畫的精神和同濟會「照顧關懷,無遠弗屆」的服務宗旨相同,同濟會致力服務兒童與社區,透過各界合作幫助孩童,守護他們成長,讓學童們在長大的過程中感受到社會正向的力量,前方有光明的未來迎接他們。國際同濟會台灣總會雲林區主席蔡宜協表示,夜光天使行動在這 13 年來,照顧近萬名夜光天使班的中、小學生,在寒夜裡「呷燒燒,溫習功課」,這個寒冬送暖的行動獲得各地認可,雲林不同地區的同濟會分會、雲林家扶中心也加入這項行動,成為支撐他們成長的力量。


雲林縣議員蔡岳儒表示,從最初愛的關東煮到暖心火鍋,再到今年的豬排、雞排炒泡麵,多樣化的餐點讓孩子吃的滿足,雖然菜單有變化,但關懷孩子的心從來不變,不少當年吃到暖心餐點的學生在進入職場後,還會回鄉回饋社區,提供餐點、陪伴夜光天使班的學弟妹讀書,盡他們所能讓愛的循環延續下去,形成正向的社會力量。夜光天使計畫未來也會持續關懷需要的孩子,讓愛與善意的循環遍布各地,代代相傳把愛心發揚光大。

 

「2024 有機世界大會」首度在台灣舉辦 匯聚全球 61 個國家齊參與

2024/12/05
由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 IFOAM)主辦的「有機世界大會」,每三年舉行一次,本次臺灣以難得的機會首度主辦第 21 屆「有機世界大會」,並於 12 月 2 日至 4 日在南華大學展開為期三天的會期,匯聚來自全球 61 個國家、約 600 位關心有機產業的專家、學者及產官學界人士,分享各國在有機領域的經驗、創新發展與知識,嘉義市長黃敏惠與南華大學校長高俊雄、前立法院長游錫堃、農業部部長陳駿季、IFOAM Organics International 主席 Karen Mapua 等貴賓一同出席這場盛會。 
 
黃敏惠市長表示,「2024 有機世界大會」首次在台灣舉辦,這是每三年舉辦一次的大型國際盛會,此次能在台灣舉辦,尤其選址嘉義南華大學,對我們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更是一個展現台灣有機農業及產業成果、與世界接軌的機會。今年以「深耕有機・實現永續」為主題,集結了全球對有機農業有深入研究與實踐的專家、學者、農民及企業夥伴,共同探討如何在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的挑戰下,邁向永續未來。特別要感謝南華大學的校長高俊雄及其團隊的努力,南華大學不僅在產業推動上扮演重要角色,更在教育領域持續深耕,孕育出台灣未來與世界對話的力量。
 
會後,南華大學校長高俊雄特別頒贈感謝狀予黃敏惠市長,以感謝她對大會的支持與貢獻。黃敏惠市長也分享,在市區中山路等地都能看到「2024 有機世界大會」的旗幟高掛,吸引了許多國際朋友的目光,大家透過會議與實地交流,更深入認識嘉義,也更了解台灣。
 
南華大學校長高俊雄表示,本次大會以「深耕有機・實現永續」為主題,針對有機農業進行全面探討,吸引了全球專家投稿超過 270 篇論文。大會安排五場主題講座、46 場分組演講及 18 場互動工作坊,藉此激發更多創新思維與跨領域合作。為培養年輕世代的有機農業意識,南華大學亦舉辦「海報創意競賽」,展示前三名及十名優選作品,讓更多學生參與其中。
 
南華大學特別設計大型竹編裝置藝術,以「五福臨門」為意象,呼應大會的永續主題。竹子作為最具固碳與減碳效益的素材之一,成為本次活動的象徵。此外,會場設有「有機印象藝術與設計展」,展示竹藤、稻草與藺草製作的藝術作品,並結合教育部「USR 竹產業與竹產品設計人才培育計畫」,呈現學生成果,展現環保與創意並行的理念,活動現場亦設有 75 個攤位的有機市集。

「海上來的光」媽祖文物展即將登場 土庫與元長日本觀音起駕參展

2024/11/28

【記者徐建樺/雲林土庫採訪報導】

雲林縣政府為了弘揚媽祖信仰與文化,近期舉辦系列媽祖推廣活動,今(113)年更與佛光山合作,在今年 11 月 30 日至 114 年 2 月 23 日,於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辦「海上來的光-雲林媽祖文化主題古物展」,促進台灣佛教與道教的文化交流,土庫順天宮的珍藏古神像「日本觀音」將擔任展覽的親善大使,帶領雲林境內超過 40 件珍貴古物一同參展。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與土庫順天宮主任委員吳明貴,今(28)日上午在順天宮臨時行宮前共同主持「遷座儀式」,由高野山真言宗高雄準提院圓志住職舉行灑淨及祈福儀式,祝福日本觀音神像及珍貴古物平安抵達、展覽圓滿順利。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說明,台灣的信仰文化在日本時代皇民化政策下受到衝擊,日本政府為了統一民眾之信仰,禁止佛教以外的宗教,將許多宮廟與神像摧毀,導致眾多廟宇歷史沿革被迫中斷,而當時全台少部分廟方將神像隱藏於後殿,迎請日本高野山信仰中心「奧之神院日本觀音」並安置於正殿,以躲過廟宇和神像被摧毀的危機。


經縣府團隊、學界及廟方調查後發現,日本時代台南州範圍內的雲林、嘉義、台南一帶,共有六尊真言宗日式觀音供像,分別安置於土庫順天宮、元長鰲峰宮、北港彌陀寺、褒忠馬鳴山鎮安宮、溪口北極殿以及將軍漚汪文衡殿。在日本皇民化時代擔任順天宮重修董事的筱崎喜代吉,便將塗庫媽與六房媽神像安放於後殿,躲過拆廟毀神的禍害,這也讓兩位媽祖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土庫順天宮常務委員陳盈豪表示,土庫的地理位置特殊,位在鹿港到北港的媽祖古香路上,是大甲媽、彰化媽、六房媽與北港媽繞境的必經之路,在過去更是舊螺陽 53 庄的信仰中心,這次的展覽除了展出日本觀音供像與清道光年間的古文物,更重要的是信仰與文化的交流,翻開埋藏在台灣人心中的歷史,持續傳承香火之中的故事。


與日本觀音的結緣,讓許多廟宇逃過被拆除的命運,神像無須流浪人間。台灣的信仰經歷過暗黑時刻,依然在現代持續綻放,有人的地方就有信仰,有古物和沿革就能證明歷史真實存在。「海上來的光」特展除了展示日本觀音神像,還集結了雲林縣媽祖聖地內的珍貴古物,雲林縣政府邀請全台鄉親與信徒到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看展,感受歷史文物背後的動人故事。

 

候鳥季登場!嘉義東石、布袋濕地親子賞候鳥好去處

2024/11/21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推廣親子賞鳥行程,今21日舉辦「候嗨遊 候鳥回嘉」親子賞鳥行銷記者會,規劃「親子賞鳥點」、「親子體驗趣」及「親子賞鳥遊」三大主軸,並與雄獅旅遊合作推出2日遊行程,不論是自駕遊或跟團,都能輕鬆欣賞候鳥。縣長翁章梁、縣議員姜梅紅、林淑完、劉雅文、江佩曄、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李碧菁等人出席記者會,邀請民眾來嘉賞候鳥。
 
每年10月到隔年4月,東石與布袋的濕地吸引大批候鳥前來過冬。東石朴子溪口濕地、鰲鼓濕地森林園區、布袋新岑公園、新塭鹽田、布袋濕地生態園區及好美寮濕地都是賞鳥絕佳地點。黑面琵鷺、琵嘴鴨、鸕鷀等珍稀水鳥都會在此覓食。 
 
文觀局表示,為讓親子家庭深入體驗嘉義自然之美,「嘉義縣親子旅網站」推薦許多一日遊行程,遊客在賞鳥季期間可到東石、布袋體驗捉白蝦、製作一夜干,參加沙洲生態導覽及鹽田解說,還有摸蛤蜊、小小海盜王扮裝、製作蘿蔔乾等體驗。
 
今年與雄獅旅遊合作推出「嘉義旅遊|親子鰲鼓賞鳥趣、落羽松秘境和台版威尼斯彩虹屋二日」遊程,帶領遊客前往鰲鼓濕地賞鳥,安排專業導覽,還有落羽松秘境、好美里3D彩繪村,夜遊故宮南院並入住棒棒積木飯店,讓親子輕鬆跟團玩嘉義。
 
翁章梁說,每年都有許多候鳥來嘉義沿海過冬,據統計,每年大約有1200隻黑面琵鷺停留,展現豐富候鳥樣貌,賞鳥可以攜帶望遠鏡,或是相機搭配長鏡頭,從遠方靜靜欣賞候鳥嬉戲覓食的模樣,確保他們可以安全舒適的歇息。
 
更多旅遊資訊都在「慢遊嘉義」官方LINE帳號 @chiayitravel,或前往「慢遊嘉義」臉書粉絲專頁及嘉義縣文化觀光局官網查詢;親子體驗活動可至嘉義縣親子旅遊網站搜尋;跟團行程可到雄獅旅遊網官網查詢。

親子同遊最佳選擇,「咩咩上樹萌寵樂園」近距接觸可愛水豚

2024/11/13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推出「親子萌寵七日遊」遊程建議,歡迎大小朋友前往位於故宮南院旁的「咩咩上樹萌寵樂園」,近距離與可愛動物互動。園區內飼養多種動物,其中水豚的萌樣最受矚目,慵懶的姿態與溫馴的個性深受大小朋友喜愛。
 
文觀局表示,遊客可以到咩咩上樹萌寵樂園跟水豚合影留念,園區內還有有泰迪羊、蝙蝠羊、波爾山羊、羊駝、梅花鹿、袋鼠等萌寵,還有動畫笑笑羊本尊「瓦萊黑鼻羊」,遊客都能親自餵食,與動物們親密互動。
 
園區內的「魔法森林冒險樂園」為200米長的高空設施,遊客可在森林高空來回移動探險,還有4層樓高的極限大擺盪,適合大膽遊客挑戰。
 
離開萌寵樂園後可馬上入住位於對面的「長榮文苑酒店」及「棒棒積木飯店」,長榮文苑酒店設有無邊際泳池、兒童遊戲室及親子友善備品;棒棒積木飯店以積木為主題,還有童趣布置、電動車跑道、大草地、沙坑、溜滑梯房等友善設施,是親子出遊最佳住宿選擇。
 
文觀局進一步表示,咩咩上樹萌寵樂園周邊還有非常多親子同遊景點,可以到蒜頭糖廠搭乘懷舊五分車,園區裡還有「水呆魚陶藝創作工作室」,體驗捏陶及手拉坯,或是品嘗糖廠人氣鍋物餐廳「北歐工坊」。
 
附近還有「冷研探索館」,可體驗乾冰瀑布、泡泡樹,或者到「嘉藝點水道頭文創聚落」體驗親子手作烘焙、陶藝創作;新港鄉的「板陶窯」提供馬賽克拼貼體驗,還可品嘗麻油雞;或是到水上鄉的「豐碩果園」當一日小農夫;「品皇咖啡」也有彩繪咖啡豆罐體驗,讓小朋友發揮創意。
 
更多親子旅遊資訊可至嘉義縣親子旅遊官網或嘉義縣文化觀光局官網查詢。

嘉美館雙展開幕 重要館藏林玉山畫作首度現身!

2024/11/11
嘉義市立美術館(嘉美館)2024年底推出兩大特展《拾景剪影-林玉山的寫生與旅行》與《移動觀察者》,透過畫壇巨擘林玉山旅途間的寫生,與4組新生代藝術家作品,看見另一種藝術尺度的旅行意義。嘉美館重要館藏,林玉山作品《阿里山線附近風景寫生冊》的《尼泊爾印度寫生冊》更是首度現身展覽。
 
今(10)日由黃敏惠市長主持辦理聯合開幕儀式,前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畫家林玉山之子林柏亭出席活動,並於現場宣布與家族聯合捐贈嘉美館200萬元,作為作品修復、典藏用途。黃敏惠市長代表市民感謝林柏亭前副院長及家人,讓畫都嘉義市更加充滿能量。
 
黃敏惠市長表示,林玉山與陳澄波等嘉義市代表性的畫家,以細膩的感觸、充滿人文的目光驚豔世人,發揚嘉義市「畫都」美名。嘉美館自2020年開館以來,持續透過嘉義重要藝術家及當代藝術的多元展覽策辦,推動藝術與城市生活的深度連結。很高興年度主題展能結合畫壇巨擘林玉山的畫作,集結當今臺灣最受矚目的四組新生代藝術家:游雅蘭、2enter貳進、黃韶瑩、吳依宣,以藝術回應城市歷史與地景時空交織。邀請民眾把握即日起至明年2月9日展期,「帶著一雙未來的眼睛,望向遙遠的過去,做著當下的探索」,透過聯展發掘更多自嘉義建城以來的文化魅力之美。
 
黃敏惠市長也提到,林玉山在嘉義地區留下許多畫作,市府文化局音樂廳舞台的緞帳大幕,就是以「蓮池」為本,讓欣賞音樂表演的觀眾都能看見林玉山的創作,是嘉義引以為榮的藝術家,感謝林玉山後代家族捐贈200萬元,將會把好好運用得來不易的資源,讓畫都「嘉義」永垂不朽。很高興本此展覽,由嘉美館邀集嘉義高中、北興國中、玉山國中、崇文國小和志航國小等多校師生,共同參與課程討論與教育推廣,藉由嘉美館兩檔主題特展,一起認識臺灣書畫界巨擘林玉山老師。
 
前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林柏亭說,嘉美館是小而美的美術館,經費可能並不充裕,父親有大量作品捐給嘉美館收藏,家屬討論後決定集資200萬元,捐給嘉美館做維護典藏作品之用。
 
故宮院長蕭宗煌說,林玉山是台灣畫壇重要藝術家,作品「蓮池」由文化部指定為國寶,是台灣近代本土畫家首件國寶畫作,也是目前唯一一件;當年國立台灣美術館募款集資,由民眾與政府合力將「蓮池」買下,將重要的畫作留在台灣,自己也曾參與其中。
 
市府文化局表示,「拾景剪影」隨著林玉山的腳步以三項子題「始於諸羅」,看見早期純樸嘉義農村風光,展現林玉山自從1920年代開始,即慣於用速寫的方式留下風景,讓觀者感受林玉山畫作與寫生底蘊之連結。嘉美館重要館館藏1941年的《阿里山線附近風景寫生冊》和1983年的《尼泊爾印度寫生冊》更是首度現身展覽;此外,本展與國立臺灣美術館合作,展出多件館藏及「林玉山:臺灣寫生地圖與足跡」線上互動展之資料。透過前輩藝術家林玉山足跡及豐富的展品,讓我們看見林玉山的創作與寫生如何以故鄉的郊野為起點,慢慢遍跡全臺,更一步步擴及海外,拾取世界各地之風情民物。
 
平行展《移動觀察者》參展藝術家游雅蘭,從嘉義八景出發,以複刻木版畫凝縮著嘉中美術班的青春記憶,及對嘉義城市的歸屬感,與文學家許蕣紘跨域共創,透過google map嘉義八景介紹,邀請民眾一起化身為「移動觀察者」。平行特展《移動觀察者》,從過去到未來的倆倆對話方式:藝術家游雅蘭和2enter貳進,透過藝術回應城市歷史與地景時空交織;藝術家黃韶瑩和吳依宣,藉由雕塑和裝置探索美術館的公共性,產生地景中的身體對話。

台灣咖啡齊聚好「咖」 2024 台灣咖啡節本周末登場

2024/10/22

【記者徐建樺/雲林古坑採訪報導】

由雲林縣政府主辦的「2024 台灣咖啡節」10 月 26 日將於古坑綠色隧道登場,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今(22)日回到古坑咖啡的發源地-荷包工作站,公布今年的活動主題「齊聚好咖」,邀請來自雲林在地與全台各地咖啡品牌,以及瓜地馬拉咖啡業者共同參與一年一度的咖啡盛會,也呼籲全台民眾一同來古坑品嘗香味四溢的咖啡。


古坑的咖啡豆是台灣咖啡的領頭羊,追溯至日本時代,古坑已有整片咖啡山,為將咖啡豆進貢給日本天皇,開發了適合栽種咖啡豆的古坑山區。曾任古坑鄉長的謝淑亞回憶當時納莉颱風重創古坑山區,為了振興地方經濟便爭取經費發展咖啡產業,一步一腳印走至今日。謝淑亞表示,台灣有許多地區產咖啡,台灣咖啡節的活動初心是希望讓世人知道「台灣咖啡豆」這個品種,如同衣索比亞、巴西咖啡豆等,台灣就是一個咖啡豆產地。


古坑鄉長林慧如表示,古坑最有名的黑白兩道就是咖啡和油桐花,五月和十月是古坑最熱鬧的時候,古坑是台灣咖啡的起源地,最早的咖啡研究單位就設立在古坑荷苞村,相關人員也被派去中南美洲學習咖啡種植方法,因為前人持續奮鬥至今,加上現代技術的精進,台灣咖啡才得以打響名號。林慧如邀請全台鄉親 10 月 26、27 日以及 11 月 1 日至 3 日,來到古坑綠色隧道參與台灣咖啡嘉年華,用咖啡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味道。


台灣咖啡節今年即將邁入第 22 屆,除了不同口味的咖啡饗宴,還有多家品牌互相結合推出的聯名商品,如古坑蜜蜂故事館與霹靂布袋戲聯手推出的濾泡式咖啡、樂檸漢堡融合古坑咖啡豆的咖啡雲感吐司、農業部農村水保署南投分署推出的咖啡旅遊等,活動現場還有咖啡體驗活動、咖啡盆栽手作、精彩表演及野營風咖啡星光市集等,讓前來參加活動的民眾可以喝咖啡、吃咖啡、玩咖啡,沉浸在滿溢咖啡香的古坑,來一場恬靜舒適的咖啡生活旅遊。詳細活動內容請至「2024 台灣咖啡節」官網或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光輝十月漫遊雲林 國慶焰火點亮台灣

2024/10/01

【記者徐建樺/雲林縣政府採訪報導】

距離一年一度的國慶日剩下一周,今(113)年國慶煙火將於 10 月 10 日晚間 8 時準時在雲林虎尾高鐵特區施放,長達 40 分鐘的煙火秀,搭配浮空投影技術及現場管弦樂團演奏,讓全台民眾在光輝十月漫遊雲林,透過國慶焰火盛宴,點亮雲林,點亮台灣。


立法院長韓國瑜出席今(1)日國慶煙火記者會時表示,今年五月通知雲林縣政府關於國慶焰火的消息,對雲林縣和台灣來說別具意義,不單單是慶祝中華民國生日的節日,也是雲林在社會版圖上獲得肯定的日子,雲林是長期被低估的城市,透過此次國慶焰火的這把火,重新閃耀雲林,將雲林這個品牌推到全國及世界各地,也讓台灣人民心中燃起新的希望。


雲林縣首度迎來國慶煙火施放,現場除了煙火、偶戲表演、管弦樂演奏外,從下午 4 點開始,更有多達 400 攤市集,讓民眾享用雲林的山珍海味及在地農特展,展現國慶煙火主題「看百戲、享百味、賞百景」的精神。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不僅是布袋戲和許多神明的故鄉,更是武術發源地、街舞之都,除國慶焰火外,各大精彩表演如雲林街舞協會、夜光龍、太日樂集等也是活動亮點,歡迎大家相揪來虎尾享受視覺、聽覺與味覺的盛宴。


雲林縣國慶焰火活動籌備辦公室總幹事蘇建蒼說明,除了「看百戲、享百味、賞百景」這三大亮點,焰火秀活動中也加入非常多雲林元素,例如:象徵送神儀式的「七彩祥雲」煙火、素還真與媽祖婆立體浮空投影、管弦樂團演奏雲林女兒-鄧麗君的《甜蜜蜜》等,帶給觀眾滿滿的驚喜。蘇建蒼補充,民眾最關注的交通資訊也是活動籌備重點,雲林縣政府提供四處接駁車站點,民眾可在台鐵斗六、斗南、西螺與北港站搭乘接駁車,在雲林快樂遊玩,平安回家。


雲林縣政府規劃了 11 處推薦觀賞點供民眾參考,包括新虎尾壘球場、墾地社區活動中心、虎尾中科園區入口意象、三和國小、虎興北路堤防、吳厝國小、虎尾持法媽祖宮、虎尾夜市、拯民國小、崇德國中及北溪剪紙藝術村,讓民眾遠眺璀璨煙火秀。國慶焰火秀隔天 10 月 11 日至 13 日更有 2024 雲林國際偶戲節活動,讓民眾能夠暢遊雲林,體驗雲林的文化活動。更多「2024 國慶焰火在雲林」活動詳細資訊,請至活動官網查詢。

 

紅瓦貓工作室推展檳榔再生文化 翁章梁訪視地方創生成果

2024/09/27
嘉義縣政府積極輔導中埔鄉公所推動地方創生,以淺山地形的生態產業為核心,結合「環境經濟厚植生態」、「產地餐桌地產地食」及「資源整合環境整備」三大主軸推動策略,獲國家發展委員會支持及肯定,成功創造產業及人文的良性循環,營造地方主題性空間環境,向均衡移住及擴大地產經濟價值的目標邁進。
 
縣長翁章梁今26日下午會同鄉長李碧雲前往中埔鄉紅瓦貓工作室視察地方創生計畫推動成果,並實地了解在地特色的檳榔染及手繪,讚許廢材利用的巧思與落實環保理念,對於成果表示滿意。
 
紅瓦貓工作室向中央提報「繽染研發推廣暨再生美學體驗場域建置」案,獲文化部核定總經費500萬元,以中埔獨特的檳榔產業結合山林美學概念,研發檳染技術及創造舊料再生可能性,希望將檳染技術推廣至中埔鄉內各村,傳承技術。
 
工作室著書紀錄地方歷史,亦與周邊社區密切合作,規劃遊程路徑、協力合作共創淺山文化體驗模式以帶動青年返鄉,帶動區域發展。現場展示包括「MOO」山染服品牌、綁染圍巾、提袋、蠟染餐墊及再生木材利用等特色手作產品,也提供手作烘培麵包,翁縣長享用後大讚健康又美味,充分展現地方多元特色,歡迎全國遊客來中埔鄉遊覽體驗。
 
翁章梁說,地方創生是希望讓在地的產業創新並發揮特色,吸引產業進駐、年輕人口回流繁榮地方,「紅瓦貓工作室」就是由年輕人與父母合作,把原本的空間打造成推展檳染文化的地方,結合環境美學、尋找在地材料,一方面讓遊客體驗地方人文,也讓這裡透過輔導成為有魅力、創造經濟的所在,是很成功的案例,盼未來縣府、公所再合力尋找更多可能性。
 
嘉義縣府團隊積極媒合、輔導鄉鎮市公所與地方事業體參與地方創生,無論政府提案或多元徵案模式,縣府都和國發會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充分合作,未來也將持續協助縣內團隊爭取創生資源、促進地方發展。

「光織影舞」好評不斷 逾38萬人次湧入北香湖公園

2024/09/20
2024光織影舞9月14日盛大登場,夢幻浪漫的8大光影展區、開幕秀「即將成真火舞團」湖面舞台絢爛的火舞,花影市集、各具特色的假日表演,贏得各界好評不斷,自開幕以來遊客絡繹不絕,吸引38.2萬人次湧入北香湖公園。

中秋夜,在土星合月的超級月亮映照下,光織影舞再度與國際級表演藝術團體「優人神鼓」合作,震撼人心的鼓聲自湖面響徹雲霄,欣賞優人風采的民眾擠滿北香湖公園,共同陶醉在中秋月色、鼓聲與光影交織的藝術饗宴中。
 
嘉義市長黃敏惠表示,嘉義市「光織影舞」光影藝術展今年第5屆「逐光月影」很高興再次跨域與亞洲首屈一指的表演藝術團隊優人神鼓合作,期待以國際級的表演活動,持續創造觀光旅遊亮點,擦亮嘉義市城市IP與觀光旅遊品牌。今晚以《奔騰》為演出揭開序幕,優人神鼓展現精準且強烈的鼓聲節奏,樂曲蘊含著向上的能量,象徵著節慶中的和諧與更新,獻給每位在中秋佳節來到光織影舞的遊客。
 
嘉義市政府觀光新聞處張婉芬處長也介紹,今年光織影舞以嘉義古名「桃城」為策展核心,融入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意境,打造「桃花林」、「逐花月影」、「迴嘉」、「夢月流光」、「烏托邦」、「彎月聚星」、「壺光對影」及「波光粼粼」等8大光影藝術展區,帶領大家進入夢幻又詩意的光影桃花源。優人神鼓今晚的演出以安定的鼓聲、靜謐的內在力量,引領觀眾於湖光月色中,進入夢幻又詩意的時光旅程。

期待今年遊客走進展區,在光影中感受幸福和諧氣氛,也感受嘉義市「世世代代好徛起,大大小小攏佮意」的城市願景,相信會是送給今年建城滿320週年的嘉義市最特別的獻禮。
 
嘉義市政府觀光新聞處表示,2024光織影舞9月14日開幕,展期至9月29日每晚6時點亮北香湖公園。活動期間每逢假日晚間8點在「彎月聚星」舞台還有特技、馬戲及LED等光影精采表演。每日下午4點起緊鄰展區的「花影市集」開市,超過60家特色店家、風格餐車、花藝植栽及手作文創商品齊聚一堂,宛如藝術花園,讓遊客在享受創意商品和美食的同時,也能體驗桃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城市創意活力。

2024 關公文化節 忠義千秋關帝聖像典藏版新書發表會

2024/09/19

【記者徐建樺/雲林縣政府採訪報導】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結合社團法人中華關聖文化世界弘揚協會舉辦「2024 年關公文化節人文藝術教育暨古文物精品展」,9 月 6 日至 9 月 22 日在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一樓展覽館展出,今(19)日特別舉辦由中華關聖文化世界弘揚協會出版的「忠義千秋關帝聖像典藏版」新書發表會,讓全台民眾一睹關帝聖像的風采。


本次新書以郵冊型式呈現,桃園三結義插畫封面,搭配萬世人極標語,代表關公信仰影響力遠播,內頁全金箔的關帝千百億化身以玉帝裝扮亮相,冠戴旒免、手持法器,呈現關聖帝君的神性與氣勢。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處長陳璧君表示,展覽中心思想就是關公忠孝節義的精神,不僅透過文物、雕像、三國英雄掛軸等讓民眾了解歷史人物事蹟,也期望讓看展民眾將忠義思想內化成自身想法,從而提升品德教育。


台中科技大學應用中文系教授林翠鳳表示,千手關公、千百億化身的形象是一種對社會大眾的期許,希望大家都能像關公身後的小手,推著這個社會向前進,讓世界變得更好,而郵冊裡面栩栩如生的繪畫都是手工繪製的,傳遞出生命能量,讓關公的精神從雲林出發向外拓展。


社團法人中華關聖文化世界弘揚協會理事長黃國彰表示,雲林縣重視倫理道德與品格教育,透過展覽能讓更多人接觸到關公的中心思想,如今許多關公廟越蓋越大,但是從藝術與道德教育的角度來看,公關撰寫的經典及其傳達的孝悌忠心思想才是根本。


「忠義千秋關帝聖像典藏版」新書內容集合了關帝生平事蹟國畫畫作、木雕聖像圖片、關公個人化郵票等藝術作品,將於 9 月 26 日起在全台近 2,000 處郵局據點販售。目前展覽剩下最後四天,中華關聖文化世界弘揚協會在展覽的尾聲,準備了公關周邊禮品,讓看展民眾可以透過闖關活動兌換關公紀念品,歡迎民眾前往欣賞不同於宗教信仰本身的關公藝文盛宴。

 

龍耀北港大張旗鼓 雲林縣長張麗善致贈「高牙大纛」匾額

2024/09/14

【記者徐建樺/雲林北港採訪報導】

為了慶祝北港飛龍團大龍旗去(112)年底指定登錄國家重要古物,北港飛龍團於北港文化中心二樓舉辦「龍耀北港 大張旗鼓」特展,展覽將持續至今(113)年 11 月底,再現北港深厚的歷史文化。展場內除展示「天下第一旗」之稱的大龍旗,還有眾多珍貴文物、老照片、大龍旗刺繡技法介紹等,歡迎全台民眾一同前往北港欣賞北港的歷史與文化資產。


今(14)日的展覽,由藝姿舞集的「龍鳳獅陣」與國立體育大學的「夜光龍」表演揭開序幕,彷彿再現了日本時代嘉義水上機場落成開隊式時,飛龍團與獅子舞的盛情演出。雲林縣長張麗善在開幕典禮上致贈「高牙大纛」匾額,祝賀飛龍團辦理展覽圓滿順利,也恭喜大龍旗成為台灣陣頭界第一件被指定為重要古物之文物。


北港飛龍團大龍旗是北港飛龍團於 1926 年製作完成的大型民俗織品文物,在北港朝天宮出陣時也會展示大龍旗,讓信徒及陣頭可以被大龍旗鮮豔的外觀所震撼,反映出臺灣 20 世紀初,北港地區陣頭文化與媽祖信仰的向心力。張麗善表示,在宮廟當中可以看到許多文化藝術,不只是彩繪、剪黏、木雕,這些都展現了廟宇本身的文化價值,同樣在廟前更是有藝陣、陣頭、藝閣等宗教文化活動的象徵,透過大龍旗特展,也讓北港鄉親、媽祖信徒及全台灣民眾,看見地方深厚的文化藝術底蘊,共同「榮耀北港,龍耀雲林」。


大龍旗一組總共是兩幅,目前只完成一副的修復工程。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處長陳璧君說明,創立於明治時期的北港飛龍團,和北港媽祖信仰連結深厚,是北港媽遶境的百年藝陣,大龍旗之所以能成為重要古物,不只是因為高達兩層樓的壯觀旗身,旗面的刺繡技法「盤金凸繡」獨特且珍貴,包含標誌性的立體金龍、隨扈的水族人物,如蚌精與青蛙精、封神演義角色等,刺繡、圖案、服裝等元素的複雜程度,讓文資局文資中心耗費十年也僅能完成兩組大龍旗其中一副的修復工程。陳璧君補充,原先大龍旗的製作工程集結了各路匠人,日本、台灣工藝師皆有參與,精緻的程度和修復難度成正比,應驗了飛龍團大龍旗「天下第一旗,車倒三間店」的傳說稱號。


北港飛龍團會長許家福表示,「龍耀北港 大張旗鼓」特展花費了半年進行規劃,整理了大量的文物與文獻資料,展出了繡製龍皮、日治時期鑼鼓架、蛇皮福州鼓、百年薄紗龍燈龍皮等珍貴的歷史文物,雖然距離大龍旗完整修復還需一段時間, 但飛龍團也希望透過這次的展覽,喚起北港居民的回憶,讓全台灣民眾一睹大龍旗的風采。待大龍旗完整修復的期間,雲林縣政府規劃整修北港 1911 好庫文化產業園區,讓代表北港史之一的大龍旗可以回到家鄉北港展出,再次回到大眾的視野與生活當中。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