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電動代步車」的正確使用方式與規範
圖片來源:168交通安全入口網
當車輛行經行人穿越道時,車輛即應暫停禮讓在行人穿越道上之行人優先穿越,並且以車輛前端距離斑馬線上行人不足3公尺做為違規取締基準,又如果路口有學校導護志工等交通指揮人員指揮時,汽機車應立即暫停讓行人先行通過路口,藉由車輛暫停讓行人先行通過的動作,提升行人的路口穿越安全。
為了擺脫「行人地獄」惡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部分條文於112年4月立法院三讀通過,各項子法完成配套修正後,新法已於112年6月30日實施。重點包含未停讓行人罰鍰上限從3,600元提高至6,000元,且汽車只要有未依規定停讓情況,就直接開罰6,000元,機車則為1200元起跳。
另外,也呼籲行人在穿越道路時,應行走行人穿越道,並查看左右來車,避免低頭滑手機,並遵守行人號誌,秒數不足時不通過。公路總局呼籲駕駛人及行人共同推廣停讓文化,讓交通更安全。
圖片來源:168交通安全入口網
財政部南區國稅局嘉義縣分局表示,受豪雨不斷影響,嘉義縣自昨(10)日起傳出多處淹水災情,民眾若財物遭受損失可申請稅捐減免。
該分局說明,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或受扶養親屬所有之財產,因遭受不可抗力之災害損失應於災害發生後30日內檢具損失清單及證明文件(如受災財物照片、原始取得憑證、受損財物修復取得之統一發票或收據等),向所轄國稅局申請稅捐減免。
該分局提醒,納稅義務人除了可以臨櫃辦理與書面郵寄申請外,也可採用線上申辦(https://gov.tw/NE9),填寫書表後直接上傳災損照片,即完成申請報備,快速又省時;如對災害損失有關稅捐減免規定或報備方式有不明瞭者,除可就近向管轄國稅局所屬分局、稽徵所詢問外,亦可撥打免費服務專線0800-000-321洽詢。
🔔 牢記災損減稅三步驟:
1️⃣拍照存證:第一時間先拍照保存證據!
2️⃣檢附文件:損失清單及相關證明文件(受災財物照片、維修估價單等)
3️⃣申請減免:依限向所在地國稅局或地方稅稽徵機關申請(可線上申請)
➡稅務入口網線上申請:https://gov.tw/NE9
因應國內交通事故頻繁發生,為翻轉「行人交通地獄」的形象,近期行人用路安全已成為社會大眾關心的議題,目前最新修訂的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行人若任意穿越馬路,處新臺幣500元罰鍰,提醒行人多注意,別因違規而傷了自己的荷包。
對於車輛於路口未禮讓行人,慢車(腳踏車、微型電動二輪車、電動輔助自行人),處新臺幣300-1200元罰鍰;機車、汽車、大型車,處新臺幣1200-6000元罰鍰。另外針對車輛未禮讓視障者(攜帶白手杖或導盲犬),慢車(腳踏車、微型電動二輪車、電動輔助自行車),處新臺幣600-1200元罰鍰;機車、汽車、大型車,處新臺幣2400-7200元罰鍰。期望車輛駕駛人將停讓行人優先行的動作,內化為行人友善的交通文化,提供行人更安全的用路環境。由兩岸80位融媒體共同參與的山海畫廊花漾福地「2023清新福建行」聯合採訪活動,於5月29日開始展開,為期5天4夜期間,前往福州烟台山、三明泰寧與清流等地區,採訪兩岸青創相關的交流訊息。
台灣曾經是蘭花王國,在台南後壁的「臺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更是全世界最大的蘭花單一生產聚落,不但擁有完整的生態系,年均營業額達新台幣20億元。每年舉辦的「臺灣國際蘭展」,與東京蘭展、世界蘭展並稱全球三大蘭展,可以說台灣的蘭花實力在世界數一數二。
而本次清新福建行中,特別來到三明市清龍生態蘭花有限公司拜訪一位在大陸種蘭花的台灣人,這間公司是由台商王清香與返鄉創業青年賴張龍於2010年10月在清流縣註冊成立,總投資1億元。
台商王清香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台灣蘭花專家,擁有多年的蘭花種植和經營經驗。他將台灣的蘭花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引進到福建,為公司的發展和品質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賴張龍介紹,公司生產的蘭花種類繁多,包括台灣蘭花、蓮花蘭、文心蘭等。他們注重蘭花的品種選育和品質控制,並致力於創造獨特的蘭花設計和風格,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
過去十幾年在福建耕耘蘭花事業,曾被評為“福建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福建省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福建省十佳花木種植企業”;象徵在福建省蘭花種植與新品種研發方面有獨特優勢。
除此之外,在2013年取得福建省第一個國蘭優良品種證書,公司培育的蘭花在世園會、花博會等展會上獲得金獎。
到了2017年、2018年成功舉辦兩屆清流仙野石斛蘭花節,吸引五萬人遊客造訪。不過相較於台灣將蘭花銷往全球,公司主要銷售市場集中在中國國內。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大陸的電商平台相當發達,在公司就設有六間直播室,培養專業直播主線上銷售蘭花及石斛等相關產品,年銷售額可達1000萬元以上。
此外,公司在2021年完成景觀蓄水池及園區道路建設,轉型觀光產業,民眾可以到園區欣賞蘭花,喝蘭花茶,學習蘭花知識。
由兩岸80位融媒體共同參與的山海畫廊花漾福地「2023清新福建行」聯合採訪活動,於5月29日開始展開,為期5天4夜期間,前往福州烟台山、三明泰寧與清流等地區,採訪兩岸青創相關的交流訊息。
行程第一站來到福州晉安區桂溪社區保利香檳小區的台青公寓,這是福建省最大的台青聚居公寓。
福州到台北的直線距離只有250公里,這裡也是台灣人到大陸工作時的首要考量城市之一,截至目前為止,全福州市累計批准台資項目有4653項,常住台青超過2萬人,累計辦理台灣居民居住證8000多張,來此就業創業實習的台灣青年有將近9000人。為了讓台青到此發展順利,2021年7月,福州出台的《實施方案》中,率先將就業創業台青納入住房保障體系。
台灣人到福州工作可以考慮入住台青公寓,從申請到入住“一條龍”服務,簡化手續和流程。並提供銀行、燃氣、物業等“一站式”服務,在台青公寓的樓長也是台灣人,在住宿生活與創業上提供即時協助。
節目今天採訪一位台青公寓的住戶林先生,原本在台灣的林先生因為和福州的老婆相識,隨後一起來福州打拼,開了兩間韓式餐飲店的他表示,當初因朋友介紹和妻子來到福州台青公寓,比較過後發現房租跟水電比外面便宜,入住條件也不嚴苛,在異地創業難免沒有方向,公寓除了提供租房優惠,對於創業者也提供輔導與獎勵機制。
媒體團走進台青公寓,實地探訪公寓環境,格局以兩人套房與四人小家庭式套房為多,設計採北歐式的簡約風格,且都設有小陽台,假日可以養一些植栽,愜意一下。樓下有便利商店、鄰近大賣場與美食街,生活機能方便,因為居住在此的大都是台灣人,平常可以一起串門子、結伴參加活動,採訪當天還看到一群媽媽在跳廣場舞,好不快樂。
【廈門報導】
第15屆海峽論壇大會上周六(17日)在廈門會議中心登場,福建省委台港澳辦副主任陳志勇指出,本屆論壇被定為交流年,是疫情後舉辦的最大規模兩岸民間交流盛會,共計有51場系列活動,吸引臺灣政黨代表、臺灣主辦單位代表,以及臺灣行業代表、社團負責人、工青婦、鄉鎮村里、農漁工商、民間信仰等各界嘉賓共三千多人人參與。
陳志勇介紹,今年海峽論壇共有4大板塊、37項活動,加上同期舉辦的14項活動,共計51場,包括兩岸新媒體論壇、海峽青年論壇、海峽金融論壇、兩岸公益論壇等。
陳志勇指出,今年海峽論壇有四個特點,第一是呈現疫後交流的新常態,兩岸很多新老朋友線下相聚,充分說明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
第二是展現融合發展新成果,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將繼續圍繞「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充分展現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取得的積極成效;第三是彰顯青年發展新活力,將面向台灣青年提供1200多個就業職缺、1000多個實習職缺。
本次論壇大會由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率代表團出席,夏立言指出,希望未來雙方持續加強合作,共同促進兩岸關係良性發展,包括加快台灣農漁水產品恢復外銷中國的進度、逐步開放大陸人民來台觀光和就學,以及落實「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的精神,加強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合作等方面。希望讓兩岸交流合作的正面效益,能夠惠及更多基層民眾。
台東縣長饒慶鈴在海峽論壇大會致詞表示,臺東觀光能量豐沛,兩年前大陸海關通知,因為粉介殼蟲的關係停止鳳梨釋迦的輸出,為此台東縣政府積極輔導,農民為了改善鳳梨釋迦的品質,結合台東大學產官學輔導,希望兩岸能盡快重啟運銷合作。
針對本次交流重點,夏立言表示,期盼中國相關單位應加快台灣優質農產品開放進度,並建議充分發揮經貿、文化領域在兩岸社會的紐帶作用,持續推進兩岸交流,強化彼此連結。
【記者蕭碧月/嘉義報導】
結合兩岸近百家電台新媒體參與的2023春節大聯播,今年以《前兔似錦 新征程》為主題,將於除夕1月21日至元宵節2月5日在海峽兩岸百家電臺同步空中播出,分享兩岸兔年文化,透過網路傳遞祝福。
2023兩岸廣播春節大聯播由福建省東南廣播電視台主辦,每年邀請兩岸近百家電台共同製播新春特別單元,今年活動邁入第17年,結合網路新媒體,以廣播、影像等形式在海峽兩岸同步播出。
華人春節習俗過年團聚,春節大聯播活動透過兩岸百家媒體共同製播新春特別單元,帶領聽眾從網路與廣播遨遊網海,認識兩岸新春文化、習俗、美食與美景。
除了廣播特別單元,今年兩岸廣播媒體特別製作新春影片交流,由台灣多家電台帶來揚眉”兔”氣新春美食、福建省東南廣播製作福文化影片,兩岸旅遊空中實現。
春節大聯播活動每年以生肖發想主題,今年主題為《前兔似錦 新征程》,由兩岸廣播電台與新媒體製作最具有年味的廣播單元與影片,如屏南米燒兔、福州軟木畫、福文化歌曲《閩江之戀》、俗語裡的”兔”言”兔”語、桂林彩色拓印技藝、非遺南音、中國休閒農村雙福村等等,不能出遠門也能透過影片一窺各地如何走春慶新年!
2023兩岸春節大聯播從除夕開始放送,收聽方式請點選「yes52+1」Podcast、影片可上17news民生好報或「yes52+1」YouTube觀看。
今年四月,嘉義發生一起因婦人任意穿越馬路不走行人穿越道,導致機車騎士經過時,造成車禍事故,婦人沒有大礙,但騎士受有蹠骨、脇骨骨折等傷害,經法院簡易判決婦人過失傷害罪處拘役40日,可易科罰金。
依據我國道路交通管理安全規則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設有行人穿越道、人行天橋或人行地下道者,行人穿越道路時,必須經由行人穿越道、人行天橋或人行地下道穿越,若不依規定,擅自穿越車道依法可處新台幣五百元整。
生活中有不少人誤以為行人路權最大,直接穿越馬路,經交通隊說明:若有因行人未依照規定擅自穿越車道,肇事責任則需負責70%,甚至可能因造成他人受傷觸犯到過失傷害罪,則有拘役等刑責。還是呼籲民眾別因小失大,好好遵守交通規則,讓你我都平安回家。
封面圖來源:內政部警政署
隨著時代日新月異,大家都很忙碌。早上急著上班、上課;晚上又匆忙下班、下課,然而有些意外就在這忙碌的過程中發生了,例如許多民眾為趕時間,不顧自身安全,在綠燈秒數不足情況下,強行穿越斑馬線,此行徑相當危險,建議民眾若行人號誌的綠燈秒數不足,請等下一次綠燈再通行,別因一時急快而造成永久遺憾。
另外,即使行人號誌是綠燈,也請民眾過馬路時,如果路口在行人穿越方向的右側,請行人務必注意右後方的左轉車以及前方的右轉車,若路口在行人穿越方向的左側,也請行人務必注意左後方的右轉車以及前方的左轉車,由於汽車會因部分死角而忽略部分路況,因此,不僅是汽機車駕駛人須小心駕駛,行人也須記得多觀望周遭路況。
依據統計,行人交通事故發生於清晨3至7點,且死亡人數以65歲以上高齡行人佔最高比例,交通部也提醒家裡有銀髮族的長輩,在清晨運動時,不管是騎乘電動車或走路出門都要多加注意。
封面圖來源:內政部警政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