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耀北港大張旗鼓 雲林縣長張麗善致贈「高牙大纛」匾額
【記者徐建樺/雲林北港採訪報導】
為了慶祝北港飛龍團大龍旗去(112)年底指定登錄國家重要古物,北港飛龍團於北港文化中心二樓舉辦「龍耀北港 大張旗鼓」特展,展覽將持續至今(113)年 11 月底,再現北港深厚的歷史文化。展場內除展示「天下第一旗」之稱的大龍旗,還有眾多珍貴文物、老照片、大龍旗刺繡技法介紹等,歡迎全台民眾一同前往北港欣賞北港的歷史與文化資產。
今(14)日的展覽,由藝姿舞集的「龍鳳獅陣」與國立體育大學的「夜光龍」表演揭開序幕,彷彿再現了日本時代嘉義水上機場落成開隊式時,飛龍團與獅子舞的盛情演出。雲林縣長張麗善在開幕典禮上致贈「高牙大纛」匾額,祝賀飛龍團辦理展覽圓滿順利,也恭喜大龍旗成為台灣陣頭界第一件被指定為重要古物之文物。
北港飛龍團大龍旗是北港飛龍團於 1926 年製作完成的大型民俗織品文物,在北港朝天宮出陣時也會展示大龍旗,讓信徒及陣頭可以被大龍旗鮮豔的外觀所震撼,反映出臺灣 20 世紀初,北港地區陣頭文化與媽祖信仰的向心力。張麗善表示,在宮廟當中可以看到許多文化藝術,不只是彩繪、剪黏、木雕,這些都展現了廟宇本身的文化價值,同樣在廟前更是有藝陣、陣頭、藝閣等宗教文化活動的象徵,透過大龍旗特展,也讓北港鄉親、媽祖信徒及全台灣民眾,看見地方深厚的文化藝術底蘊,共同「榮耀北港,龍耀雲林」。
大龍旗一組總共是兩幅,目前只完成一副的修復工程。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處長陳璧君說明,創立於明治時期的北港飛龍團,和北港媽祖信仰連結深厚,是北港媽遶境的百年藝陣,大龍旗之所以能成為重要古物,不只是因為高達兩層樓的壯觀旗身,旗面的刺繡技法「盤金凸繡」獨特且珍貴,包含標誌性的立體金龍、隨扈的水族人物,如蚌精與青蛙精、封神演義角色等,刺繡、圖案、服裝等元素的複雜程度,讓文資局文資中心耗費十年也僅能完成兩組大龍旗其中一副的修復工程。陳璧君補充,原先大龍旗的製作工程集結了各路匠人,日本、台灣工藝師皆有參與,精緻的程度和修復難度成正比,應驗了飛龍團大龍旗「天下第一旗,車倒三間店」的傳說稱號。
北港飛龍團會長許家福表示,「龍耀北港 大張旗鼓」特展花費了半年進行規劃,整理了大量的文物與文獻資料,展出了繡製龍皮、日治時期鑼鼓架、蛇皮福州鼓、百年薄紗龍燈龍皮等珍貴的歷史文物,雖然距離大龍旗完整修復還需一段時間, 但飛龍團也希望透過這次的展覽,喚起北港居民的回憶,讓全台灣民眾一睹大龍旗的風采。待大龍旗完整修復的期間,雲林縣政府規劃整修北港 1911 好庫文化產業園區,讓代表北港史之一的大龍旗可以回到家鄉北港展出,再次回到大眾的視野與生活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