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5 20:38
【福建省報導】
永澤堂林氏義莊位在中國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角美鎮東南邊的楊厝村,這個地方是清朝時代的商人林平侯所建立的慈善機構,更是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林氏義莊是具有深厚閩南傳統風格的建築,像是燕尾、剪粘、四合院、騎樓等建築元素,除了閩南風格建造之外,林氏義莊包含了家廟、義莊和住宅這三個部分,這裡不但具有歷史,值得民眾參觀,更是板橋林家的祖居。
台灣五大家族,從北到南分別是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陳家,這五個家族可以說從清朝一直到日本時代戰後,在台灣顯赫一時而且地位重要的家族,台灣人當時流傳著一個說法,就是「一天下,兩林家」,可以看到林家對台灣的影響,以及林這個姓氏的廣泛程度。板橋林家最初的稱號其實是「林本源家族」,林本源家族的開台祖林應寅,是福建漳州府龍溪縣人,他在乾隆 43 年,也就是 1778 年的時候,來到台灣的淡水廳新莊,現在的新莊一代落腳,林應寅在新莊建立教館來教育學生,他的次子林平侯,則是在乾隆 47 年,1782 年的時候渡台探訪父親。
林平侯來台灣之後,被米商鄭谷雇用,工作一段時間之後,鄭谷看見了林平侯的經商才能,借給林平侯資金自立商行,專門經營米跟鹽的貿易,當年淡水河的河運暢通無阻,稻米可以說是貿易大宗,適逢林爽文事變,稻米和價格飆升,林平侯因為運米和的關係,收穫了非常大的利潤。後來林平侯和林紹賢共同經營台灣的鹽產業,累積了很多財富,到了 40 歲,回到中國捐官,捐官就是捐納,在中國財政困難時,允許市民向國家捐錢或糧食,以此取得官位,林平侯就這樣在廣西柳州知府任官 7 年。
後來林平侯不想再繼續作官,於是在嘉慶 21 年,1816 年辭官之後返台定居,不過當時淡水有非常嚴重的漳泉械鬥,林平侯為了躲避禍亂決定搬到桃園定居,在當地建立民宅和碉堡、開墾田地、灌溉水圳。之後林平侯也經常協助官兵平定民亂,一直到了道光 24 年, 1844 年的時候過世。在離世之前,林平侯把財產分成了「飲、水、本、思、源」這五個商號給後代,在林家五子當中最賢能的兩個,分到「本記商號」的林國華和分到「源記商號」的林國芳,決定合併,用「本源」作為總家號。
道光 27 年,1847 年的時候,林家為了收佃租方便,在板橋建了弼益館收稅,因為漳泉械鬥還沒平息的關係,決定舉家搬遷到弼益館旁邊,蓋了林本源園邸,那也因為林本源家族都在板橋地區生活,繼續進行貿易,所以才有了板橋林家的稱呼,剩下的故事,大家應該都有在歷史課本上學過了。
回到福建的林氏義莊,也就是林侯平主持修建的慈善機構,林侯平來到台灣經商致富之後,因為思念故鄉,感念在故鄉的族人們生活過的貧窮困苦,每年都會從台灣運送大量的稻穀和棉布,賑濟原鄉生活困苦的族人。林氏義莊歷時兩年修建,到 1821 年才完工,由三座並排的兩進大厝所組成,兩進四合院分成前院和後院,也就是外宅和內宅。楊厝村講解員丁淑娟說明,以前大戶人家都會選擇「面水背山」的地方建房子,屋前有水代表財源滾滾,不斷流入家裡,但林氏義莊後面沒有山,林氏先民就換了想法,建立一棟兩層樓半的樓房作為「靠山」,前有罩後有靠,林氏家族才會繼續興旺下去。
目前楊厝村的村民林清福,受到林平侯家族後人委託管理林氏義莊,在遊客來訪時也會充當解說員,和遊客們介紹林氏義莊的前世今生。林清福說明,林氏義莊已經救濟族人長達 116 個年頭了,到 1937 年才被迫停辦,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裡,楊厝村民從出生、讀書到成家立業,背後都是林氏義莊在扶持他們。
作為閩台地區之間的慈善機構,林氏義莊長期賑濟後代子孫,雖然現在失去了原本的功能,卻也留下了重要的文化歷史。生活困難便贈與糧食,每逢災害便賑濟災民,林平侯沒有忘記家人族人的困苦,他也希望林家後代子孫,有空可以去看望族人,回味過去的這段歷史,在未來繼續寫下新的篇章。